郑旭光:九三阅兵,习普金三人同台呈现出新冷战秩序
发布时间:2025-09-04    编辑:zhangjie
9月3号,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大型阅兵将聚焦全球的目光。这次阅兵的背景是要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据中国官方高层介绍,这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中国现代化进入新征程的首次阅兵“。而四个内涵重点之中,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宣示军队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其政治意味跃然纸上。而中国公布的出席阅兵式的二十多个国家领导人中,金正恩和普京尤其受到关注。有评论更将其称为是“一场威权领导人的聚会“。毫无疑问,这是一次集军事、政治等多重元素考量的集会,背后的含义各有解读。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出席九三阅兵式的外国领导人合影,朝俄领导人同框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出席九三阅兵式的外国领导人合影,朝俄领导人同框 © Sergei Bobylev/TASS via Mediafax

本次国际纵横专栏节目,我们就请现居美国的时事评论员郑旭光先生就相关议题谈谈他的看法。

首先,这次阅兵的题目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首先突出的是“中国人民”这个词,这是否也是一种模糊抗战历史的方式呢?

郑旭光:这也是一个议题选择的问题。如果按规范说法,当然是 “中国”或者叫“中华民国”的抗日战争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共产党一定要规避掉“中华民国”这个国号,所以就把它定义为“人民”的战争,仿佛跟政府没有任何关系。那中华民国政府只能出现在第二层或第三层叙事里了,因为过去在国内的政治宣传不承认了中华民国的合法性,所以就将其矮化为国民党政府,当然也没有问题,按照民主国家的讲法,可以称执政党为党政府,或者说因为当时蒋介石是党国,也可以叫做蒋介石政府。但是总体来讲,这也是它的合法性,即在北伐之后的党国有其合法性不足的一面,而这也是共产党能抓住的一点。基本上这个叙事坚持到现在就更清楚了,就是要规避掉中华民国。我觉得中共倒没有刻意要规避国民党,因为你是一党,我也是一党,这样反而没问题。比如习近平和马英九新加坡会面,完全可以称之为两党会面,但是绝对不能定位为两国会面。要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呢,那个时候还没有这个国家,要讲中华民国,这有是中共不愿意的,所以讲“中国人民”,就是把这事虚化了,把国家就虚化了。

那中国人民多了,对不对?战争是以国家为作战一方的,而不是中国人民为作战一方。沦陷区有那么多中国人民,他们是不是也抗战呢?所以这一点反而也说不清楚——而说不清楚正好可以搅浑水。比如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间,共产党起什么作用?他就可以说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起了决定性作用,有游击队嘛,对吧?是人民战争……但是你要说国家之战,那当然主要还是国军,就是政府军队在起主要的作用。

法广: 在二十多个来参加九三阅兵的国家的领导人中,当然最耀眼的人物就是金正恩和普京。二战之后秩序经过80年的变迁,这三个领导人突然首次同框的局面,对世界呈现出什么样的叙事呢?

郑旭光:呈现一个冷战秩序,很诡异的是有复辟倾向。我们知道二战之后有冷战,一直到柏林墙倒塌。中国这个冷战结束应该与89年邓小平、赵紫阳、李鹏会见戈尔巴乔夫,即中苏关系正常化有关。中美关系正常化是尼克松推动,在79年1月的中美建交。所以对中国来讲,冷战秩序是分了两步,先和美国建交——当然美中建交的牺牲品就是中华民国。另外一个就是89年和苏联的两党两国关系正常化。89年冷战秩序结束以及柏林墙倒塌都跟戈尔巴乔夫有关系,他是终结冷战秩序的一个关键人物。戈尔巴乔夫之后的叶利钦很快就退出了和朝鲜的友好条约,这是一个军事上的互助的条约,本来是韩战期间或之后中、俄、朝三国的,俄方由叶利钦退出了。但朝鲜和俄国在前两年签署了军事互助的协议。因为中国没有退出,所以在普京和金正恩签约之前,中朝是互为唯一的军事伙伴,血盟是始终存在的。中朝血盟为基础,现在再加上了俄国,俄国和朝鲜有协议,和中国没有,但是有“无上限的友谊”这个解释,但是这一点有争议。这一次阅兵,最醒目的自然是金正恩和普京,那仿佛就是毛泽东、斯大林和金日成的再现。俄、中、朝一下子回到了在亚洲确定冷战秩序的韩战上,冷战后,我们知道的后冷战时期大家基本认为已经结束了,旧冷战1991年结束之后有三十多年空前的全球和平时期,现在应该也结束了。那么我们看到了中俄、朝加上伊朗,即被美国政界定义为“邪恶同盟”,DAN 伊朗毕竟地处中亚,对这边东亚的影响小得多,那还是中俄朝三国了。

还有一个很醒目就是中亚五国全部都来了,这些传统上是被视为俄罗斯的后院的国家,但是因为普京陷到了俄乌战争中间,对抗整个西方,所以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他被迫默认中共进入中亚,中亚五国和中国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签约国家。

法广:这五个国家刚刚参加了天津上合峰会……

郑旭光:韩战时的中国高度依赖苏联,现在颠倒过来,俄国高度依赖中国。所以因为俄国的势力空前削弱,中亚五国和中国关系非常之紧密,另外它开放出西伯利亚的部分地区,让中国作经济开发。

另外,出席的国家中东盟也很醒目,东盟几个非常重要的国家也参加了,东盟是在战略上要和中国保持接触,维持和平,主要的利益是在经济上。其他还有包括巴基斯坦和津巴布韦这些传统盟友国家。不久前的印巴冲突中,巴基斯坦用中国的空战系统击落了法国的幻影战机,可以说震动了整个军工界,可以说一下就把中国的综合武力从之前的第四或第五名提升到了美国之后。所以巴基斯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同盟……

总体来看,这次参加阅兵的国家都是围绕着中国周边。从这个角度来看,习近平似乎还是处于一个战略守势。他并不像刚上台的时候全球大撒币,万国来朝这么一个局面,这次阅兵看样子是战略收缩防守的一个态势。但是全球战略收缩也可能意味着区域的攻势。

习近平和普京之间互有所求,各有心腹事,习近平要的就是台湾的统一之战。而普京对习近平可能很难要到吞并乌克兰四州这样的条件。中国目前立场不支持俄国吞并乌克兰领土,即“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至今也不认可俄国对克里米亚的吞并,中国明确支持的是反对北约东扩立场。普京和习近平还有一个共同话语:战后秩序。普京主张要回到雅尔塔秩序,即俄罗斯(苏联)是世界两强之一的位置,或者说至少是国际秩序的制定者,包括在前苏联地区,在东欧有话事权,普京要的恢复苏联雄风,恢复沙俄雄风。对于这一点,习近平会给予部分理解,最起码非常坚定地反对北约东扩。习近平反对北约东扩,普京支持中国统一台湾,这也是他们俩的一个战略的地缘政治的一个基础。

法广:另外,据中国官方的介绍,这次参阅的武器装备数量多,初次亮相的占比高。那么这样的展示又折射出了什么样的国际和国内政治的考量呢?

郑旭光: 应该说武器展示主要是耀武扬威,这个效果肯定是有的。习近平现在并不想正面的跟美国进行军事对撞,但是他可以向其他的国家都展示这一点。如果说美国看到中国的军力很强,事实上就要加大军备,刺激美国搞起中美的常规武器军备竞赛完全有可能。通过阅兵耀武扬威是肯定的,对于周边的国家,中亚五国,东盟十国,对印度,对于日本、韩国,菲律宾这三个美国的东亚地区的盟国,包括印度这样的国家,当然是有震慑作用。

习近平的个性非常强,二十大以后他就基本上是个人独裁了。毛泽东几乎年年阅兵,习近平又是阅兵最多的领导人———-远远少于毛泽东,远多于邓江胡(他们一人一次),所以那个时候是和平,要发展,要韬光养晦,而且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所谓“集体领导”。尽管邓小平标榜他是第二代核心,实际上不是那么简单的。习近平二十大之后和毛泽东基本一样,是当之无愧的个人独裁。而个人独裁者,不管他有什么特点,不安全感都最强,因为他要把其他的派系、势力全部压制住。阅兵就是要加强个人的声望的。毛泽东曾告诉斯诺:“个人崇拜必须要搞,不搞就要垮台”。高华总结毛泽东的历史,就认为博古在苏区就没有个人崇拜,没有影响力,个人崇拜对于个人独裁体制非常有用,所以阅兵就是一个很好的树立习近平个人形象的方式。

我们考虑中共的行为,对于毛泽东时期、江胡时期和习近平时期应该有所区别地看待。独裁者首先考虑个人的统治地位不稳,其次才是党国的利益,再其次才是国际上的斗争。从这个次序上来讲,我觉得习近平通过阅兵,首先是显示自己的权力稳固!独裁者的尴尬是,一方面政治是黑箱,谣言很多。另外一个是精英分子希望他垮台,因为没有哪个精英集团希望有个独裁者压制他们。

所以我们看到习近平的谣言会一直很多,只要他在,他的露面,就是显示这些谣言可以不攻自破,仍然掌握着大局。在这点上,他和毛泽东应该是一样的,毛泽东拼着命去接见红卫兵,要见外宾,都是要显示自己权力依然在手。习近平也已到了毛泽东晚年的这个状态上了,他的时不时要显示自己身体很好。比如他不久前去西藏,就是表明自己身体很好……

非常感谢郑旭光先生接受法广专访。

文章来源:法广  作者:艾米

本所新闻

更多 >>

今日评论

更多 >>

今日评论

更多 >>

对季刊打赏

由于美国政治环境的变化,《中国民主季刊》资金来源变得不稳定。如果您认同季刊的价值,请打赏、支持。当然,您可以点击“稍后再说”,而直接阅读或下载。谢谢您,亲爱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