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光:再谈中国社会溃败的“面积”
发布时间:2024-05-28    作者:zhangjie

资料照:北京一名街头小贩走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牌。(2024年1月20日)

资料照:北京一名街头小贩走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牌。(2024年1月20日)

上篇专栏谈“中国大面积社会溃败”,有读者不以为然。批评的观点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类:一种是拿美国做对比,认为美国的社会溃败比中国更严重;再一种,不同意拙文强调社会溃败的政治制度原因,认为经济原因更重要;还有一种,则是对所谓“大面积”表示质疑,觉得拙文所举例子不过是个别现象,有人甚至认为中国目前的社会文明程度比西方高。虽然有人表达其观点的时候未免语无伦次,个别的更是满嘴脏话,当然也不排除有人是带了任务来“讲好中国故事”的,但我仍然觉得有必要对此做进一步的论述。

既然是社会问题,就面对社会来谈;社会上的人们形形色色,观点自然各种各样。本专栏并非什么“信息茧房”,愿意与形形色色的人们和各种各样的观点相互交流并探讨。前提唯有一个,“有话好好说”。讽刺挖苦都欢迎,就是别来骂骂咧咧。当然,本文仍然不能尽意,这次只谈中国社会溃败的“面积”问题。

文明标杆行业的全国范围溃败

“面积”首先是个平面空间概念,咱们不妨就从平面空间看起。一城一地出现社会溃败现象,在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自然不能说是“大面积溃败”。如果全国各地都有类似现象出现呢?上次举的几个例子,有的发生在西南,有的出现在北方。从唐山到重庆,其间地理距离两千公里,相当于西班牙到匈牙利,也就是大半个欧洲呢!

从平面空间看社会问题未免肤浅,稍微深入一层,不妨找一些行业作为标本来看。作为教书人,我首先想到教育行业。中国传统历来尊师重教;所谓“天地君亲师”,老师排在皇帝和父母之后列为第三位应该尊敬的人。当然,经过了革命年代,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教师地位早就一落千丈。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由于国人特别重视子女的文凭教育,教育按理说应该还是文明程度较高的行业吧?教师即使不再为人师表,但总该比社会平均水准更为文明一点儿吧?那么,实际上当今中国的师德如何?师生关系如何?曾几何时,大学在国人眼里神圣无比。当你读到北京邮电大学十数名研究生联名状告自己的导师这样的消息时(这是今年四月份的事情:你是觉得很惊讶呢,还是感觉无所谓呢?感觉惊讶,说明你也觉得这属于社会溃败;感觉无所谓,没有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则说明社会溃败早已经是大面积的了。

与教师并列甚至更为受人尊敬的职业是医生;传统上国人把教师和医生都称为“先生”。教师的工作关乎人们的精神,医生的工作则关乎人们的生命,都被认为是可以作为文明表率的行当。我不是说其他行业的文明程度一定低。我当过农民也当过工人,曾在桥梁工地出过苦力,也曾见识过农村党支书到中南海里的中国官场,各行各业的文明程度肯定有不

同,而要说整个社会公认应该文明的行业,肯定首先举出医生和教师。可是,只怕这都是老黄历了!如今中国的医界道德怎么样?医患关系怎么样?我请各位读者自行判断。

也许上述行业在某些地方的文明表现还不错;有人说大城市好些,沿海地区好些。中国这么大,地区差异肯定是有的。我想请教读者的是:老人在街上倒地,周围的人不敢去扶,如今是只在中国的某一地如此呢,还是全国普遍如此?你到大城市求医,那里的医疗资源固然更为充足,但那里的医界是否足够文明呢?大学教授据说已经沦为“叫兽”,是不是小学老师、幼儿园阿姨都亲如孩子的父母呢?

亲情的溃败,文明根基的坍塌

我知道,上面最后这句话问得又out(脱离实际)了。父母孩子之间的关系,在今天的中国,也已经不是“亲情”二字所能提要的了。去年在推特上,见识到一批人在我的推下吐槽他们/她们父母,其中显示的两造的观念之功利,孩子所用言语之绝情,确实让我惊讶。上次文章讲到的那些例子,多有涉及两性关系、同学关系的。这些本也是在“情”的范围之内,但“情”在这里却变质成了勒索、敲诈、暴力、凶杀的由头、领域和手段。如果金庸今天写作,也许会这样写:“问世间情为何物,不外是尔虞我诈”?

中华文明的特点之一是非常重视家庭关系。在一个上千年法治不彰的社会,文明赖以维系的基本要素之一,即来自基于家庭亲情关系所发展出来的一系列观念与规范。这样的文明有其与乡土社会的深厚关联,因此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出现调整与大幅度改变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是,文明的调适与文明的溃败是两回事:前者发展出新的社会规范,使涉入相关社会关系的各方可以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相互信任和帮助;后者则是抛弃了原有规范,但发展出了相互伤害的社会互动状态,也就是我上篇文章所说的“互害社会”。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重视血缘、家庭、亲情关系的社会,当疑忌、算计乃至仇恨、伤害到处渗透到亲情领域时,这样的社会溃败还不算“大面积”吗?即使说是“文明根基坍塌”,似乎也不为过吧?

我没有美化传统亲情关系的意思;对巴金在《家》《春》《秋》和曹禺在《雷雨》里所淋漓尽致地刻画和揭露的传统大家庭的黑暗,我这一代人早就熟知。我要说的是,那正是传统中国破产的年代,也是中华文明寻求更新的动力源泉之一。将近一百年之后,我们的民族在新生的路上走了多远呢?为什么更新远远跟不上溃败的节奏呢?如果说是经济低迷的原因,至少到最近几年之前,这几十年来的中国经济不是如日中天吗?无论是社会溃败还是经济低迷,人们都不能讨论其现象,更不要说分析其原因,寻求其救治,这背后的根源还不清楚吗?

文章来源:美国之音

本所新闻

更多 >>

今日评论

更多 >>

今日评论

更多 >>